2025年8月29日

香港浸會大學第70屆開學典禮校長致辭 - 踏上跨學科之旅

 

各位同學、同事:

我懷着喜悅的心情,熱切歡迎各位出席香港浸會大學(浸大)第70屆開學典禮。今天不僅是新學年的開始,也標誌着你們邁步踏上探索知識和個人成長的蛻變之旅。在這段新旅程中,你們將遇上各種考驗極限的挑戰,拓展視野的經歷,以及幫助你們在現今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取得成功的機會。

作為浸大的新成員,你們加入了區內最具活力、生機勃勃的學府之一。你將成為這個多元並且朝氣洋溢的社群的一分子。這個社群包括浸大香港校園超過7,000名本科生、近5,000名研究生和逾1,100名教學人員,以及珠海校園(即北師香港浸會大學)超過8,700名本科生、逾1,200名研究生和近600名教學人員。在浸大,你所擁有的才華、能力和觀點將得到重視和接納。我們將一起實踐共同願景:追求卓越,勇於創新,為香港、國家及世界的福祉作出貢獻。

浸大的獨特之處,在於我們致力於全人教育和跨學科學習、教學和研究。我們視大學為一個讓思想交匯昇華的活躍生態系統,而非單純把不同學科集合在一起的地方。我們積極連結人文與科學、藝術與科技,以推動合作、啟發洞見,以及跨界別的創新。在這裏學習,你們學到的不僅是個別學科的專有知識,還有應對環球挑戰所需的技能和兼容並蓄的思維。

浸大跨學科教育模式的有力例子之一,是在通識教育課程中確保所有學生都接觸到新興科技。從本學年開始,每位浸大學生將具備基本的人工智能素養。為甚麼?因為人工智能不再局限於專注計算機科學的學生和專家,它已成為一股變革的力量,重塑着醫療以至金融、創意藝術以至體育運動等不同行業。就如讀寫能力一樣,應用人工智能現在已經成為提升學習、釋放生產力的基本技能。在浸大,我們視人工智能為人類智慧的夥伴而非替代品。在合乎倫理準則的論證和批判思維的引導下,人工智能可以成為有用的工具。正因如此,我們經過精心設計,將人工智能融入課程之中,讓各位同學能熟練地運用人工智能,並具備能有意義地應用人工智能的智慧。

當然,人工智能只是我們跨學科模式的其中一個面向。浸大的願景並不局限於科技領域。我們的目標是為學生提供建立全球網絡、深入認識現實世界的機會。我們紮根香港,珠海校園亦位處大灣區核心地帶,但我們的網絡和足印遠超疆界。大學與逾380間夥伴院校的交流計劃,讓你們有機會深度理解不同文化,培養具備環球視野的思維,為成為全球公民和未來領袖作準備。我鼓勵你們充份利用大學與合作夥伴締結的環球網絡,積極參與交流計劃,探索不同國度的文化和新視角,學習寶貴的技能,並與世界各地的同儕建立長久的連繫。作為世界與本地的紐帶,浸大既是通往亞洲的門戶,也是邁向國際舞台的跳板。同時,申請入讀本科課程的非本地生人數錄得雙位數增長,足證我們日益國際化,突顯浸大作為亞洲跨文化學習首選學府的地位。

賽馬會創意校園於今年初正式啟用。這是一個令我們引以為傲的重點發展項目,徹底改變了校園生活的概念。「CARE舍堂村」是該校園的核心部份,「CARE」代表「住宿教育創意空間」(Creative Arena for Residential Education),體現了我們融合生活空間與學習環境的願景,讓來自不同學科的學生互動交流,共同生活、學習和創造。這個展現了浸大不凡抱負的校園,將於本學年開始全面投入使用,希望大家一起親身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本學年對浸大別具意義,因為我們將於2026年慶祝建校70周年。這是浸大一個重要里程,彰顯我們70年來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卓越成就。我們將舉辦一系列活動,向所有成就浸大輝煌的人士致敬,包括教研人員、職員、歷代校友、不同持份者,以及同樣重要的你們——也就是學生。你們將成為浸大的承傳者,把我們的價值一直延續。你們每一位透過學習、研究和服務,將塑造和彰顯浸大的精神。讓我們以興奮的心情,期待多姿多彩的慶祝活動!

你們在浸大所接受的教育,不僅為你帶來一紙學歷,還能助你塑造自我、尋找人生目標,並引領你迎接更多可能。請大家走出舒適區,參與你感興趣的活動,結識能夠助你拓展視野的同學,向教授尋求指導,並積極與社區互動。在這個過程中,你或會對自己的成長和意想不到的成就感到驚訝。這些進步和成就,不僅能幫助你在職涯取得成功,還為你做好準備,日後為社會、國家和世界作出重大貢獻。

最重要的是,當你們在數年後穿上畢業袍時,我深信你們收穫的不僅是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而是在不同面向均獲得全方位發展,具備創意思維、慎思明辨、善於溝通,成為有誠信與遠見的領袖。

我再次誠摯歡迎各位加入浸大。祝願你們在浸大的日子充滿歡樂、啟迪、難忘的回憶,以及豐盛的成長。很高興你們加入浸大社群,期待與你們在校園見面!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