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

燃亮未来

 

踏入夏季,疫情的阴霾仍未消退,未来要做的工作、要克服的挑战还有很多。尽管如此,我对前景仍然乐观,相信浸大仍有相当多的发展机会,希望藉此分享我在上周四就职典礼上宣读的讲辞中,有关如何令浸大再创辉煌的一些想法。

新世代的教育模式

社会正进入后疫情年代,很多新的模式已经变成常态。当下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是我们如何可以协助学生为未知的未来作出更好的准备。我是一个光子学的物理学者,因此我可以肯定地说,在每事每物我都看见启迪的光芒,看得见我们的人文学者及科学家所建立的协同效应犹如万花筒,琳琅满目的形状和颜色经过不停转变之后,会逐渐演变为帮助学生发光发亮的助力。

在今天不断转变和愈趋复杂的世界,一个更加多元和有弹性的系统可以更配合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并且为他们将来作出更好的准备。

跨学科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学习个别专业以外的知识,并且加强跨领域的学术合作。同时,我们可以协助学生设计个人的学习路径,开展个人的学术探究旅程。如此,学生将成为才能兼备的未来领袖,能驾驭任何改变,并且有能力在新兴行业担当重要角色。他们毕业后得到的不仅是一个学位,还有一份使命。

作为数一数二的博雅大学,浸大一直致力为学生提供全人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具自信和爱心的领袖,行为正直、有毅力、有同理心,对自己和别人负责。这份初心从未变改,以后也不会改变。

浸大会在艺术及人文科学领域的坚实基础上,提供适切的教学及研究环境,专注于科技发展中的人文领域,同时利用科技开拓艺术和文化方面的想象能力,有助实践我们建立一个仁爱社会的目标。

卓越研究再攀高峰

大学作为创造发展知识的基地,有需要让知识及专业技能惠及广大社会。浸大在大学策略发展计划中亦提到将会致力提高研究的水平,并会集中精力于多个范畴,包括艺术、创意媒体及文化,以及和全人健康相关的科目包括中医药、药物及运动,这些亦已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在其研究评审工作中评定为浸大的强项。

在最近公布的「研究评审工作」中,浸大在多个范畴表现出色,包括传理及媒介学;区域研究、文化研究及其他文学/人文学;音乐及表演艺术;体育、运动、 康乐及体力活动;翻译;计算机学科/科学。

如此亮丽的成绩对我们无疑是极大鼓舞,这全赖我们的学者齐心协力,孜孜不息地追求卓越,我谨向他们衷心致谢。浸大会继续善用我们的强项范畴,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的尖端研究支持下,进一步开拓知识领域。

作为大湾区高等教育界的重要成员之一,浸大亦需把目光放远,与国家进行更深更广的交流。国家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详列了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展方向,我们期待藉着在艺术、文化、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等范畴的优势,为国家作出贡献。

浸大凭藉其优良传统,加上其在新世代的独特地位,会以另类方式履行大学的第三使命,透过知识转移将研究转化,以不同形式对社会产生影响,除了科学发明以外,还有歌颂人类美善以至促进人类健康的各式活动,诸如艺术表演及展览、创意艺术及媒体制作、保健计划,以至帮助弱势社群的小区项目等。

走到今天,要应对全球日新月异的重大挑战,艺术及科学必定要相互结合,而浸大正好进一步发挥这方面的独特优势。我承诺会捍卫大学的优良传统,并且会努力不懈地让浸大成为一个精英汇聚的学府,一同为社会及人类的福祉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