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

燃亮未來

 

踏入夏季,疫情的陰霾仍未消退,未來要做的工作、要克服的挑戰還有很多。儘管如此,我對前景仍然樂觀,相信浸大仍有相當多的發展機會,希望藉此分享我在上周四就職典禮上宣讀的講辭中,有關如何令浸大再創輝煌的一些想法。

新世代的教育模式

社會正進入後疫情年代,很多新的模式已經變成常態。當下其中一個重要的課題是我們如何可以協助學生為未知的未來作出更好的準備。我是一個光子學的物理學者,因此我可以肯定地說,在每事每物我都看見啟迪的光芒,看得見我們的人文學者及科學家所建立的協同效應猶如萬花筒,琳瑯滿目的形狀和顏色經過不停轉變之後,會逐漸演變為幫助學生發光發亮的助力。

在今天不斷轉變和愈趨複雜的世界,一個更加多元和有彈性的系統可以更配合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並且為他們將來作出更好的準備。

跨學科的課程可以讓學生學習個別專業以外的知識,並且加強跨領域的學術合作。同時,我們可以協助學生設計個人的學習路徑,開展個人的學術探究旅程。如此,學生將成為才能兼備的未來領袖,能駕馭任何改變,並且有能力在新興行業擔當重要角色。他們畢業後得到的不僅是一個學位,還有一份使命。

作為數一數二的博雅大學,浸大一直致力為學生提供全人教育,培養學生成為具自信和愛心的領袖,行為正直、有毅力、有同理心,對自己和別人負責。這份初心從未變改,以後也不會改變。

浸大會在藝術及人文科學領域的堅實基礎上,提供適切的教學及研究環境,專注於科技發展中的人文領域,同時利用科技開拓藝術和文化方面的想像能力,有助實踐我們建立一個仁愛社會的目標。

卓越研究再攀高峰

大學作為創造發展知識的基地,有需要讓知識及專業技能惠及廣大社會。浸大在大學策略發展計劃中亦提到將會致力提高研究的水平,並會集中精力於多個範疇,包括藝術、創意媒體及文化,以及和全人健康相關的科目包括中醫藥、藥物及運動,這些亦已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在其研究評審工作中評定為浸大的強項。

在最近公布的「研究評審工作」中,浸大在多個範疇表現出色,包括傳理及媒介學;區域研究、文化研究及其他文學/人文學;音樂及表演藝術;體育、運動、 康樂及體力活動;翻譯;電腦學科/科學。

如此亮麗的成績對我們無疑是極大鼓舞,這全賴我們的學者齊心協力,孜孜不息地追求卓越,我謹向他們衷心致謝。浸大會繼續善用我們的強項範疇,在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分析的尖端研究支援下,進一步開拓知識領域。

作為大灣區高等教育界的重要成員之一,浸大亦需把目光放遠,與國家進行更深更廣的交流。國家在第十四個五年規劃詳列了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展方向,我們期待藉着在藝術、文化、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分析等範疇的優勢,為國家作出貢獻。

浸大憑藉其優良傳統,加上其在新世代的獨特地位,會以另類方式履行大學的第三使命,透過知識轉移將研究轉化,以不同形式對社會產生影響,除了科學發明以外,還有歌頌人類美善以至促進人類健康的各式活動,諸如藝術表演及展覽、創意藝術及媒體製作、保健計劃,以至幫助弱勢社群的社區項目等。

走到今天,要應對全球日新月異的重大挑戰,藝術及科學必定要相互結合,而浸大正好進一步發揮這方面的獨特優勢。我承諾會捍衛大學的優良傳統,並且會努力不懈地讓浸大成為一個精英滙聚的學府,一同為社會及人類的福祉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