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

引领艺术创意技术研发

 

在希腊神话中,皮格马里翁(Pygmalion)根据自己的喜好造出了一件完美的雕塑并且爱上了它。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则创造了一头绝顶聪明的生物,最后它却变成怪物,带来灭顶之灾。自古以来,人类一直着迷于「创造生命」。而在现今世界中,科学家发明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各种解决方案,以帮助人类承担劳动密集和危险的工作,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便利,让人类可以集中发展自己的兴趣,推动世界进步,迈向乌托邦!

浸大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和艺术家亦正共同创造一个适合于创作艺术的「助手」和「伙伴」,它聪明、善解人意,并具有合作精神。在你聆听一首音乐或欣赏一件艺术品时,无论你是感到欣喜、悲伤或紧张,它都会倾听你的心声并学习理解你的情绪,找出为什么你会有那些感觉。通过持续的聆听和学习,它将能够与艺术家合作,按照你的意思制作轻松、感人、忧郁或惊悚等的艺术作品或电影剧本。

我以上描绘的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发生的现实。由浸大副校长(研究及拓展)郭毅可教授和协理副校长(跨学科研究)潘明伦教授带领的「人机共生艺术创造技术平台」项目,早前获得了研究资助局(研资局)拨款港币$5,283万元,是研资局首次对艺术创意技术项目拨出大笔资助。这不但是浸大迈向成为世界艺术创意技术发展领导者的关键里程碑,也是支持和引领香港开发和推动有关技术的重要一步,以配合政府在2021年《施政报告》中提出打造香港成为亚洲文化及创意之都的计划。

与人工智能艺术家共创全新艺术体验

项目团队现正构建一个延展实境(Extended Reality)平台,以记录人类在艺术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反应,相关的数据可以让人工智能艺术家通过机器学习来了解人类在创作和与艺术互动时的感受,使其能够领会人类的感觉。与目前模仿人类艺术作品的技术不同的是,这位人工智能艺术家最终将能够自行演绎不同的艺术形式,在美学和情感上打动观众。

项目中建立的数据库和演算法系统等尖端设施,将能把人工智能艺术家训练成为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智能助手,懂得创作内容、与人类合作、表达情感等,而它与人类共同创作、结合浸沉式延展实境技术的人机共生的歌剧,将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它还将在其他艺术合作项目和活动中应用,例如在2024-2026 年间举办的「音乐艺术双年展」。浸大正在探索一个奇特的新世界,勇闯一个无人曾涉足的领域,这一切都象征着一个令人期待的艺术创意技术新时代来临。

这个项目无疑是大胆而高瞻远瞩的。然而,当人工智能达到足够的智能水平,能够预测你接下来想做什么时,你可能会将它联想成可怕的怪物,担忧它会取代真实的员工,并挑战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基本信念。你亦会不禁疑惑,人工智能所创作的「艺术」真是艺术吗?我们希望人工智能懂得善解人意,但善解人意不就是人类的特征之一吗?我们的艺术家让人工智能学习美学的同时,相关的伦理问题则由我们的人工智能伦理专家去解决。为实现这个为期五年的宏大项目,浸大将与来自内地和海外的一众国际伙伴合作,当中包括华为、微软、商汤科技和香港歌剧院,以及来自耶鲁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认知科学家、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家、媒体科学家、伦理学家和艺术政策学者。

全新的电影体验

艺术创意技术的另一个革命性发展将是「未来影院系统」的构建,把电影从线性空间提升到一个有智慧、有反响、有互动和可个人化的社交空间。在新媒体艺术领域不断突破的邵志飞教授(Professor Jeffrey Shaw)最近加入了浸大视觉艺术院,担任讲座教授,他在扩展电影方面有数十年的丰富经验,现正与我们的师生一起探索如何令未来影院系统的互动体验更细致,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电影观赏体验。

可以预期我们在推动艺术创意技术方面的努力,将为香港以至世界的艺术和文化生态带来根本的重大转变,因为有关科技可以为创作释放出无限的新可能,所产生的研究结果将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定下新标准,带来惊喜。

浸大创作的人工智能艺术家虽然不是像皮格马里翁的雕塑加勒提亚(Galatea)一样浪漫的情人,但相信你也会爱上它!我万分期待人工智能艺术家举行首场演出的那天,希望届时你也会置身观众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