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

引領藝術創意技術研發

 

在希臘神話中,皮格馬利翁(Pygmalion)根據自己的喜好造出了一件完美的雕塑並且愛上了它。弗蘭肯斯坦(Frankenstein)則創造了一頭絕頂聰明的生物,最後它卻變成怪物,帶來滅頂之災。自古以來,人類一直着迷於「創造生命」。而在現今世界中,科學家發明了人工智能機器人和各種解決方案,以幫助人類承擔勞動密集和危險的工作,為大家的生活帶來便利,讓人類可以集中發展自己的興趣,推動世界進步,邁向烏托邦!

浸大的人工智能科學家和藝術家亦正共同創造一個適合於創作藝術的「助手」和「夥伴」,它聰明、善解人意,並具有合作精神。在你聆聽一首音樂或欣賞一件藝術品時,無論你是感到欣喜、悲傷或緊張,它都會傾聽你的心聲並學習理解你的情緒,找出為什麼你會有那些感覺。通過持續的聆聽和學習,它將能夠與藝術家合作,按照你的意思製作輕鬆、感人、憂鬱或驚悚等的藝術作品或電影劇本。

我以上描繪的不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而是在不遠的將來可能會發生的現實。由浸大副校長(研究及拓展)郭毅可教授和協理副校長(跨學科研究)潘明倫教授帶領的「人機共生藝術創造技術平台」項目,早前獲得了研究資助局(研資局)撥款港幣$5,283萬元,是研資局首次對藝術創意技術項目撥出大筆資助。這不但是浸大邁向成為世界藝術創意技術發展領導者的關鍵里程碑,也是支持和引領香港開發和推動有關技術的重要一步,以配合政府在2021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打造香港成為亞洲文化及創意之都的計劃。

與人工智能藝術家共創全新藝術體驗

項目團隊現正構建一個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平台,以記錄人類在藝術創作和欣賞過程中的反應,相關的數據可以讓人工智能藝術家通過機器學習來了解人類在創作和與藝術互動時的感受,使其能夠領會人類的感覺。與目前模仿人類藝術作品的技術不同的是,這位人工智能藝術家最終將能夠自行演繹不同的藝術形式,在美學和情感上打動觀眾。

項目中建立的數據庫和演算法系統等尖端設施,將能把人工智能藝術家訓練成為藝術創作過程中的智能助手,懂得創作內容、與人類合作、表達情感等,而它與人類共同創作、結合浸沉式延展實境技術的人機共生的歌劇,將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藝術體驗。它還將在其他藝術合作項目和活動中應用,例如在2024-2026 年間舉辦的「音樂藝術雙年展」。浸大正在探索一個奇特的新世界,勇闖一個無人曾涉足的領域,這一切都象徵着一個令人期待的藝術創意技術新時代來臨。

這個項目無疑是大膽而高瞻遠矚的。然而,當人工智能達到足夠的智能水平,能夠預測你接下來想做什麼時,你可能會將它聯想成可怕的怪物,擔憂它會取代真實的員工,並挑戰人類作爲「萬物之靈」的基本信念。你亦會不禁疑惑,人工智能所創作的「藝術」真是藝術嗎?我們希望人工智能懂得善解人意,但善解人意不就是人類的特徵之一嗎?我們的藝術家讓人工智能學習美學的同時,相關的倫理問題則由我們的人工智能倫理專家去解決。為實現這個為期五年的宏大項目,浸大將與來自内地和海外的一衆國際夥伴合作,當中包括華為、微軟、商湯科技和香港歌劇院,以及來自耶魯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清華大學、香港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的認知科學家、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家、媒體科學家、倫理學家和藝術政策學者。

全新的電影體驗

藝術創意技術的另一個革命性發展將是「未來影院系統」的構建,把電影從線性空間提升到一個有智慧、有反響、有互動和可個人化的社交空間。在新媒體藝術領域不斷突破的邵志飛教授(Professor Jeffrey Shaw)最近加入了浸大視覺藝術院,擔任講座教授,他在擴展電影方面有數十年的豐富經驗,現正與我們的師生一起探索如何令未來影院系統的互動體驗更細緻,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電影觀賞體驗。

可以預期我們在推動藝術創意技術方面的努力,將為香港以至世界的藝術和文化生態帶來根本的重大轉變,因為有關科技可以為創作釋放出無限的新可能,所產生的研究結果將為未來的研究和發展定下新標準,帶來驚喜。

浸大創作的人工智能藝術家雖然不是像皮格馬利翁的雕塑加勒提亞(Galatea)一樣浪漫的情人,但相信你也會愛上它!我萬分期待人工智能藝術家舉行首場演出的那天,希望屆時你也會置身觀眾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