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
浸大在最近几个月迎来了多个在其发展之路深具意义的里程碑。在大学昂首迈步之际,我怀着自豪与感恩之情,和大家分享这些最新发展,如何体现我们对卓越教育、科研与知识转移的不懈追求,在大学稳步向前,续攀高峰的历程中烙下足印。
大学于3月17日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筹备新医学院工作组提交了成立新医学院建议书。我们争取创办的新医学院的建议名称为「前沿综合医学院」。它是一个凭借浸大固有优势、竭诚服务的精神,以及着重跨学科探索的特质,为浸大的学术卓越拓新范畴的大胆尝试。它标志着我们为医学教育带来革新,并回应全球医疗挑战的决心。
创办一间新医学院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项目,需具备远见、能力和深思熟虑的规划,来制定和实现它的发展蓝图。浸大在提供中医药医疗服务方面累积了丰厚的经验,而营运香港中医医院必将进一步加强我们在这方面的优势。我们于生物医学的创新与技术转化走在前沿,多种由浸大研发的新药物和医疗设备,于内地、美国及世界其他地区获得监管认证与肯定。我们的跨学科教育模式、关爱精神,以及对服务的热忱,将帮助浸大培育兼具创新思维、同理心,以及心胸广阔的医疗人才。
以这些优势为基础,我们按部就班,汇集所需的专业知识、经验、资源和合作伙伴,支持实现这个愿景。我们有幸邀请到香港大学前医学院院长李心平教授,以及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霍文逊教授,担任筹备委员会联席主席,为我们带来营运和筹办一间成功的医学院的宝贵经验,让我们获益良多。筹备委员会在一众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拟备了全面的建议书,开创能够体现浸大的全人关怀和中西医结合的医学教育,并推动香港和大湾区的医学教育和研究。
我们的建议书准备工作亦获得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支持。该委员会由来自本地、国内以至世界各地多位医学界、公私营医疗机构、医疗行业和学术界的专家组成,为课程设计与研究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和指导。我们十分鼓舞能够得到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世界知名病毒学家迈克尔.霍顿爵士(Sir Michael Houghton)的全力支持,并出任委员会成员。在医学教育方面,我们亦邀得世界知名的医学教育家Ronald Harden教授,指导我们设计既创新,又融合了前沿现代生物医学知识的课程。
临床历练对于培育以病人为本的医生至关重要。为此,我们与多间医院展开策略性合作,包括香港浸信会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及其他一些位于大湾区的医院,这些合作伙伴能让我们接触近10,000张病床,涵盖公私营医疗机构在大湾区的大量临床病例,为医学教育和临床研究提供宝贵的临床资源。
我们亦将在迈克尔.霍顿爵士和药物研发专家Robert J Spiegel医生的全力支持下,成立「前沿转化医学研究院」,与医学教育相辅相成。该研究院将由迈克尔.霍顿爵士、刘耀南教授及霍文逊教授为创始成员,Robert J Spiegel医生亦会加入为成员。它将成为医疗创新的原动力,聚焦于综合医学和具突破性的生物医学研究。研究院的目标是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质的医疗方案,从而提升治疗成效和公共卫生水平。
藉此机会,我谨向筹备委员会及专家咨询委员会全体成员就建议书草拟工作的卓越贡献和坚定支持,致以衷心谢意。我亦由衷感谢所有来自香港、大湾区、内地以及世界各地的支持机构和专业人士的热烈鼓励和认同。我亦必须感谢浸大校董会一致赞成申办医学院的方案。
近日浸大迎来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是「赛马会创意校园」于3月18日隆重开幕。开幕典礼十分荣幸能邀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等一众嘉宾出席。这个校园见证了浸大对于培育非凡创意和推动跨学科学习的努力。这个设备先进的校园,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捐款人和社会大众的鼎力支持,包括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慷慨捐款港币4亿5,200万元支持兴建,将成为创新教育的导航明灯。
赛马会创意校园把「CARE舍堂村」及「赛马会点子坊」结合于同一座综合大楼。「CARE舍堂村」由四座学生宿舍组成,提供1,726个宿位,让浸大的学生宿位数量倍增。设计这个住宿-学习环境,旨在促进跨学科交流,鼓励来自多元化领域的学生一同合作,孕育创意。
「赛马会点子坊」配备了音乐、电影、电视及其他创意领域中最先进的设施,这个独特的空间,彰显我们致力引领融会艺术、科学和技术的开创性研究,培养新一代能拥抱跨学科教育的学生。如你未曾踏足这个新校园,我诚意邀请你到这个新校园走走,感受这一片能让创意和创新绽放的沃土的非凡魅力。
浸大在接近7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实乃一步一脚印地不断累积而来,推动着我们穏步奋进,在各方面续创高峰。我充满信心,成立新医学院的建议,以及赛马会创意校园的启用,将成为浸大稳步向前的历史的精彩篇章。
校长
光子学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