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6日

學期初校長致同事與同學的話

 

新學年開始了!希望各位在剛結束的暑假過得愉快和充實。我謹再次歡迎各位新同學和新同事,成為浸大社群一份子,雖然疫情久未消退,但相信不久你們便會體驗到校園生活的多彩多姿。

 

放眼未來

科技,尤其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已為世界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人類的生活,同時一些人亦感到威脅。為確保我們的同學有能力擁抱科技創新帶來的無限可能,同時應對相關的挑戰,浸大今年新增了四個跨學科本科課程,其中三個分別涵蓋藝術及科技、全球娛樂、創新醫療及社會健康,另一文理及科技學士課程則是創新的嘗試,學生在教授指導下,可選修浸大任何學科,並自訂學習途徑。一如其他課程,新課程將為學生帶來最佳學習體驗,讓他們在未來世界振翅飛翔。

建構未來的願景同樣體現在新成立的創意藝術學院。創意藝術學院於今年7月1日成立,匯聚三大創意藝術精英,包括電影學院、音樂學院和視覺藝術院,必定能進一步推動創意藝術的發展,培育新一代的創意藝術人才,並將藝術科技的跨學科研究力量加以提升。

 

當藝術家遇上人工智能科學家

我們的藝術家和人工智能科學家緊密合作,開展了由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郭毅可教授,以及協理副校長(跨學科研究)潘明倫教授領導的「香港人機共生藝術創造平台技術建設」研究項目,在過去一年看到令人驚喜的成果。在7月舉行的香港浸會大學交響樂團周年音樂會上,上演了全球首個由人工智能虛擬合唱團、人工智能媒體藝術家與人工智能虛擬舞蹈家聯同浸大交響樂團帶來的表演,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藝術體驗,並展示了藝術家與人工智能科學家攜手開拓的無限可能。

其後於8月,浸大宣布成立「圖靈人工智能交響樂團」,是全球首個人工智能交響樂團,旨在開拓一個全新的人和智能計算系統合作的藝術創作與表演形式。通過採用區塊鏈技術,圖靈人工智能交響樂團將實現全球首個以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方式建立的科學家及藝術家協同藝術創新生態環境,無疑是為我們開拓人與人工智能共創藝術領域、並就此探索更多可能性的宏圖大計,立下一個重要里程碑。

 

創意成就

浸大的創意不獨見諸於藝術和藝術科技的創作。中國語言文學系葛亮教授最近憑作品《飛髮》,獲頒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是香港首位獲得此文學大獎的作家。該作品以香港理髮行業的傳統和興衰為主題,是次獲獎無疑再次肯定了葛教授的創作力。

 

創新成果轉化

浸大確實有許多卓越研究, 但如果這些創新研究和發現沒有應用於現實生活,社會亦不能受惠,而事實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已將知識轉移定為大學的第三使命。

於今年6月,我們成立了「創新、轉化及政策研究院」,並委任劉樂庭教授擔任暫任首席創新總監,領導該院執行其使命,推動策略性聯盟、協作,以及跨學科研究的發展和應用。知識轉移是眾人之事,期望創新、轉化及政策研究院成立後,我們優秀學者所創造的知識能轉化成創新產品,惠澤香港、國家和世界。

 

中醫藥帶來希望

浸大是一所關懷社會的大學,冀以知識服務社群和關顧有需要人士。自新冠疫情開始以來,我們一直運用浸大強項之一的中醫藥,為社會提供適時的支援。自2020年起,我們一直向前線醫護人員、安老院舍和長者日間中心、學校和基層家庭,供應由中醫藥學院處方的「浸大防感方」。

此外,我們首創為新冠患者免費提供網上中醫診症和送藥到戶服務,我們亦派出中醫師團隊到啟德暫託中心,為該中心的長者提供中醫藥治療。浸大將於2025年營運香港首間中醫醫院,為本港的中醫藥醫療體系展開新篇章,並提升香港的中醫藥臨床培訓及研究水平,這次在暫託中心的經驗,為我們營運中醫醫院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支援體育運動發展

體育運動與身心健康是浸大的另一重點領域,相關的教育和研究廣受讚譽。於1992年由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開辦的體育及康樂管理課程,是全港第一個專修康樂管理的本科學位課程,今年更透過「優才運動員入學計劃」取錄了六名香港精英運動員,包括奧運金牌劍擊運動員張家朗。

浸大全力支持香港運動員及體育運動發展,除進行運動科學的研究,更提供全面多元的運動科學及運動管理等課程,為香港培訓體育人才。自2016年起設立「精英運動員入學計劃」後,已為多位本港全職運動員提供彈性的學習安排,包括場地單車世界冠軍運動員李慧詩。在設立「優才運動員入學計劃」,並獲六位精英運動員加入後,校園的運動和健康生活風氣將必更盛。

 

共同推動進步和創新

今天舉行了第67屆開學典禮,我很高興能親身與新同學見面。正如我在演辭所說,浸大多年來不斷進取,力求成為一所世界級的博雅大學。我們不僅專注於提供優秀的跨學科教育,還致力於藝術科技、中醫、傳理等眾多領域的創新發展,為人類世界帶來全面和革新的進步。讓我們同心協力,成為推動社會和世界進步的強大力量。

最後,祝願各位有一個豐盛的學年,並享受在浸大校園內學習、教學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