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7日

當人文遇上科技
 

時光荏苒,轉眼已上任三個多月,有賴同事的支持,很快我便融入了浸大這個大家庭,更看到同學和同事的幹勁和熱誠,他們不管做什麼,總會以無比創意來歌頌人類的善美,並鍥而不捨追求學問和真理,令浸大成為優秀的學府。

在提升人類創造力的路上,他們看見尖端科技帶來的明燈,更重要是看到科學家和科技專才以他們的機智靈巧,潤澤藝術家和人文學者的心智。在這道路上,人文遇上了科技,科技也需要人文學科的啟迪。

創意藝術X科技

浸大的藝術家和學者不斷借助最新科技以突破人類對藝文學科的想像界線,令世界變得更美好。

為此浸大早前成立了創造性智能實驗室,為提升人類和人工智能的創造力提供一個強大的跨學科平台。我們的研究隊伍更已推展多個社會和文化創新項目,以嶄新的形式探索相關範疇的更多可能。這些研究項目不僅關注需迫切正視的社會問題,同時透過具創意的形式讓公眾參與。

這些項目涵蓋的範圍廣闊,而浸大亦不遺餘力地推動科技與藝術的結合,並取得不俗的成績,且讓我分享部分例子。

在跨學科研究項目「Space to Breathe」中,音樂、視覺藝術和計算機科學的學者携手製作結合全像投影聲樂表演、光影裝置和大數據分析的藝術創作《空氣頌》,以嶄新的形式啟發人們反思氣候變化的問題。

《空氣頌》在香港公園的霍士傑溫室舉行,長約80分鐘的製作為觀眾帶來沉浸式的體驗。觀眾會被引領到不同區域,區域內的音樂章節和相關的光影及多媒體裝置,會因應從社交媒體上有關香港及內地空氣污染的評論所作的大數據分析結果而出現變化,該地區的污染程度愈高,音樂的變化愈少。此外,來自丹麥的格林美及普立茲得獎樂團「聲音劇場」,亦透過全像投影方式與香港兒童合唱團隔空同台演出。這例子正好完美示範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可透過表演形式具體呈現氣候變化造成的重大挑戰,引發人們對這議題作出反思。

有見在藝術創作中應用人工智能的需求急增,浸大與清華大學於今年一月聯手成立人工智能創意藝術實驗室。該實驗室將透過進行具影響力的研究,尤其音樂創作和表演方面的研究,來提升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水平。

憑藉此等創新的跨學科研究項目,浸大將繼續發揮創意樞紐的作用,擴闊創意藝術範疇,培育更多創意人才。

浸大創意人才x 運動精英

疫情讓我們明白世事不會盡如人意,唯有靈活和堅毅才能助我們駕馭任何不可預知的情況。

以體育及康樂管理課程四年級學生陳浩源為例,一場車禍奪去他的左腿,但他勇敢面對,在康復的路上克服重重難關,最後在羽毛球場上再展光芒,憑着無比的堅毅和動力,今天他已成為香港的首席輪椅羽毛球運動員,更高踞輪椅羽毛球單打項目世界排名第二位。

浸大的創意人才與體育精英相遇,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且看由得奬導演校友陳志發執導的短片,一齊分享陳浩源同學的勵志故事。

浸大的運動精英最近亦捷報頻傳,不僅在大專體育協會女子足球賽和男子籃球賽勇奪冠軍,在周年陸運會更打破多項紀錄。

浸大田徑隊除衛冕陸運會全場總冠軍外,更連續第二年在男子組及女子組團體總成績排名第一,個別健兒包括薛瑋樂、杜婉筠及黃子圖則分別於男子鉛球、女子鉛球及男子1500米打破大會紀錄,女子4 x 400米接力代表隊亦刷新大會紀錄。

我們的同學以行動證明只要有積極進取的態度、恆心的鍛鍊和出色的團隊精神,必然獲得回報。如此亮麗的成績實在教我們驕傲,我也藉此向多位有份成就此佳績的同事和教練衷心致謝。

本學年快將完結,我謹感謝全體教職員盡心竭力確保所有課堂、研討會和講座順利舉行,亦喜見同學們在疫情期間面對不斷變化的情況仍能靈活適應,克服挑戰,在學習上取得長足進步。

儘管今年是艱難的一年,但憑着遠見、創意和靈活多變,我們將昂首邁步向前。我期待與你們㩗手協力,為更美好的明天培育更多人才。